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他山之石 > 正文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水文化融入“大环境” 凸显浸润型育人功能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水文化融入育人大环境建设实践探索

部门: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20/11/17 16:18:32 人气:1314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高校文化育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导向上,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校园文化,规范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二是在人格塑造上,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塑造着大学生的完整人格,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引导大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激发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三是在道德约束上,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职业精神。高校环境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因素、道德风尚,处处熏陶着师生,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重视文化育人的作用,始终坚持将水文化融入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校园景观环境和网络环境建设,形成水文化育人“大环境”。学校前后实施20多项水文化专项建设项目,投入了1700多万元建设资金,给整个校园打上了亮丽的水文化底色,校园犹如一部经典多彩的、立体的“活教材”,可视、可循、可感、可悟。这与学校水文化育人“大课堂”“大剧作”一起构成“理实一体”的“境堂戏”水文化育人新模式。

   

     将水文化精神融入学校办学文化环境建设          成为办学的思想理念


        学院将水文化精神融入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校赋,“上善若水、学竞江河”定位为学院的校训,“上善若水”寓意更高境界的善如同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此以水之德为喻,表达对今日学子的殷殷期许;“学竞江河”寓意学无止境,如万里江河从源头奔涌而出,一路不断汇聚支流,浩浩荡荡,亘古长流不息,喻水电学院传承历史优势,厚积而薄发。把“上善若水”的水文化的最高修养和最高境界作为学院人才培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内涵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人才作为学院的己任。“学竞江河”,仍然引用滔滔不绝的江河、一路汇聚支流、奔流不息作为寓意,以此勉励师生学无止境。

        

        以“水”字的艺术体设计融入校徽标识,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标志性符号里打下了“水”文化的烙印;一首饱含水文化精神之歌——《追梦青春》,成为朗朗上口的校歌,“海纳万里,争流百舸”“上善若水,学竞江河”“至善传韵,知善飞歌”“善能善行,强技在握”“以水为师,传承开拓”……被万人传唱,激发着水文化精神的无穷力量。校赋字里行间,也隐藏着丰厚的水文化的精髓并释放着无穷的能力。学院确立了“稳定规模、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文化引领”的发展战略,把水文化思想作为学院的特色文化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将水文化精神融入学校制度环境建设          固化引导师生的言行


        将水文化融入学院的管理制度和典礼仪式,形成“规则典仪”教材,将水文化融入新职工入职誓词和新生入学誓词:“以水修德、善思善行善言善信;以水承业、忠诚干净有担当……”典礼仪式在发挥教育功能作用的时候,起到了固化、规范、约束、引导、激励作用;学院章程明确规定学院职能之一为“文化传承创新”;并将水文化的精髓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素质培养目标;将水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校园行为规范、教职工教书育人职业行为规范、教职工入职誓词、学生入校誓词、学生入校第一课的内容,通过系列的规则、规范,固化了庄重、严肃、热烈的教职工入职宣誓仪式、学生入校宣誓仪式,丰富了水文化教育的形式,营造和渲染了水文化教育的氛围,凸显了文化育人的功能。


    将水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景观建设        凸显浸润教育的功能


        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作用,为此,学校将水文化融入校园景观环境,实施“千百万”水文化景观工程,打造百米水文化长廊、千米水文化石雕围墙、万人水文化广场群、百座水文化石,“上善若水、学竞江河”的校训校徽景观、重力坝造型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大楼,校园楼宇、道路以水文化元素命名,校园的楼宇、道路、广场、景观都融入了水文化的元素,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楼都融入了水文化的思想,校园成为具有丰厚水文化思想底蕴的一部鲜活“景观”教材。

     

       (一)百米水文化长廊。总体设计上将重庆江河的形态融入到场地设计之中,形式上注重水的柔美,将水文化长廊打造成曲径通幽的校园休憩空间。整体设计上分为水之源、水之德、水之行3个部分,以曲水流觞的空间形式连接在整个场地。


         水之源:为整个设计的开篇,以学校东大门广场为起点,从东大门广场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场地高差形成的“水”字文化广场。以杜甫《咏怀古迹》为设计灵感,将“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的宏伟意境结合“水”字不同形态的变化在入口广场进行演绎。将“水润万物、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崇高品德以景观形式展现给广大学子。


       水之德:主题为“像水一样做人”,包含了水利万物——仁爱奉献之道,海纳百川——包容豁达之道,冰清玉洁——纯洁美丽之道,至量必平——公平公正之道,积水成渊——厚积薄发之道等5个主题。在设计上采用同一构图形态和不同表达方式来诠释“水之德”的主题设计。将水善利万物、博大包容、清正公平的品德予以直观展示,号召广大师生学习水的高尚品德。


       水之行:主题为像水一样做事,包含了滴水穿石——坚韧执着之道,弱之胜强——刚柔勇敢之道,兵形象水——审势变通之道,盈不求概——分寸尺度之道,流水不腐——运动超越之道等5个主题。引导广大师生学习水“坚韧执着、审势变通、自我净化”的处世之道。 

      

         (二)千米水文化石雕围墙。学院校门两边采用弧形文化浮雕文化墙,浮雕文化墙与铁艺栏杆、大门结合处采用方形柱子处理,方形柱子取大门元素,与大门线条相呼应,突出学校传统、严谨的氛围。浮雕壁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水利电力相关的历史人物——大禹、李冰、孙叔敖、西门豹等。为了纪念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治水英雄人物,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二是与水利电力相关的现代工程,葛洲坝水电站等体现现代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通过两个板块的浮雕壁画,使学生深层次地了解水利电力的历史进程。熏陶学生情趣、协助学生不断地完善品格。


     (三)万人水文化广场群。以水文化命名学校6个广场,如:上善广场、学院主题广场、至德广场、海纳广场,海是江河汇集的地方,学院千万学子将汇入社会的海洋。大校门外有海纳广场,也表示水电学院面向社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一个学生就是一滴水,千万个学生汇成溪、流、泉、江河,最后汇入社会的大海,去发展和奉献。水流动的过程也就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操、提高素养的过程,滴水穿石、积流成河,好比水之积蓄能量,成就未来。学校以水为鉴,不断为社会输送有良好道德品质、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并焕发新的活力。


    (四)百座水文化石。在学院广场、花园等地安放校友捐赠的以水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石100余块,邀请著名书法家书写“宁静致远”“精益求精”等励志语言。每一块泛着淡淡暖色纹理的石头,体现了校友对母校的感恩。 


     (五)以水文化命名楼宇。以水喻人,由学生宿舍、道路、山体之名形成“水流不息、心向大海”的“流动之水、学习之水”的“生命之水”自然体系;以水喻德,由教学楼、实训楼等建筑物之名形成“以水为镜、以文化人”的“立德树人,治学修身”的“上善若水”育人体系;二者互相呼应,互为补充,校训“上善若水,学竞江河”的寓意同时隐含在两个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化”特色育人体系。以“百川归海”为喻,对楼宇、道路、广场等建筑群开展群众性征名活动,以“滴水”“积流”“奔瀑”“汇涓”等命名学生宿舍楼宇,以“至善”“知善”“正善”等命名教学行政区域楼宇,以“长江”“嘉陵江”“黄河”等主要河流命名校内道路,以“渤海”“南海”等命名校内广场,意指师生成长成才如同水滴汇聚成江河,最终归流大海的若水意境。

       将水文化融入网络环境建设       拓展师生自我学习的空间

      

        学校开发了专门的校园水文化网站,里面有丰富多彩的水文化资料,开发有网上在线精品课程,实现了电脑、手机终端的无线对接,延伸师生学习空间。特别是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文明在水之洲”网络视频远程学习平台,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近100家高校师生26000多人实现远程在线学习,成为师生水文化学习随身携带的便利的“无形”教材。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核心竞争力、立校之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水文化为统领,坚持固化成果与传承创新相结合,将水的“至善、博大、包容、谦恭、坚韧、齐心、务实、灵活、透明、公平、开拓”的优秀品质,融入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内涵。通过将水文化融入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校园景观环境和网络环境建设,打造水文化多彩的育人“大环境”,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发挥可视、可循、可感、可悟的功能,起到了体验、固化、引导、激励的效果,在培养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浸润育人作用。


本文网址:/show.asp?id=11582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